“老有善养”新解法:长春金融高专学子为养老服务开出“数据新药方”

2025-03-16 18:10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47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传统心理健康服务已难以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2024年在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陈家民、王淳、夏忠欣等教师的指导下,以田涛为主的调研团队学生,聚焦大数据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

  调研发现:技术应用初显成效,普及仍需突破。

  调研覆盖长春市15家养老机构,回收有效问卷750份。结果显示:

  技术应用现状:仅20%的机构引入大数据技术,主要用于心理健康评估(如情绪监测、风险预警)和个性化服务(如音乐疗法推荐)。

  典型案例:长春祥祉圆养老养生产业园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生理指标,结合数据分析提供精准干预;南关区仁大医养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主要挑战:46.67%的机构对技术持观望态度,资金不足(39.54%)、技术人才短缺(34.87%)和数据隐私保护(58.46%)是主要障碍。

  学子实践:用专业赋能养老创新。

  团队深入养老机构,通过问卷与访谈收集一线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如ANOVA分析)评估服务效果。学生田涛表示:“我们不仅分析数据,还尝试设计适老化心理健康产品模型,以自身最大能力来进行产品研发”。

  调研期间,团队还提出多项建议:

  1.技能提升:推动高校开设“智慧养老”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2.服务创新:开发心理健康APP,结合VR技术提供沉浸式治疗;

  3.数据安全:建立行业标准,加强隐私保护技术研发。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指导教师陈家民指出:“此次调研不仅是学术实践,更是社会责任。学生通过数据洞察社会需求,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未来,团队计划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助力“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升级。

  从课堂到养老院,长春金融高专学子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数据赋能创新。他们的实践不仅为智慧养老注入青春力量,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技术向善”的担当。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