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门窗 20 年:从合肥小作坊到一线品牌的「皖匠温度」

2025-04-23 09:09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869

  2024年3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揭晓年度一线品牌榜单,安徽联用门窗以「场景化智造」摘下行业黑马奖。这家从巢湖岸边走出的企业,用20年时间将「关窗的声音」「孩子的安全」「老房的温度」变成产品刻度,在存量市场中蹚出一条「以用户痛点为创新原点」的破局之路。

  2005-2015:老小区里的「静音种子」

  故事始于淮南矿工村的一次家访。创始人董玲发现,65岁的张阿姨用毛巾塞窗缝隔音,这个细节催生了联用首个研发课题——「让门窗听懂市井噪音」。2010年,合肥首座门窗静音实验室建成,团队带着从德国租借的设备,在滨湖新区老房反复测试3000小时,最终研发出「双胶条阶梯密封」技术,将主干道噪音从68分贝降至35分贝。这项「土法上马」的技术,让联用拿下保障房项目,5年服务超8万户家庭,也埋下了「用户需求即研发方向」的基因。在产品打造上,联用门窗选用优质型材、玻璃及五金配件,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其采用的断桥铝型材,有效阻断热量传导,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搭配的双层中空玻璃,进一步提升了隔音和保温效果,为消费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2016-2020:断桥铝浪潮中的「皖派精度」

  2016年房地产精装潮来临,联用押注断桥铝赛道,联合海螺型材定制6063-T5航空铝锭,独创「隔热条咬合工艺」,使型材抗变形能力提升40%。在南京河西某精装项目,团队发现业主抱怨「窗户颜值配不上装修」,随即开发12种外观方案,从徽派榫卯到极窄边框,让门窗成为空间美学的一部分。2020年,企业迁入合肥智能制造基地,引入工业4.0生产线,实现「7天定制」,当年服务家庭突破10万户,跻身华东区域前三。联用门窗在生产工艺上,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严格遵循国际质量标准,对每一道生产工序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切割、焊接到组装,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1-2025:存量时代的「场景革命」

  面对旧房改造市场,联用推出「门窗健康管理」系统: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18万扇在用门窗,累计预警玻璃隐患237次;针对儿童安全,与尚品宅配共创「防坠网+VR场景模拟」体验店,在广州试点中,家长决策周期从7天缩短至2小时。2024年,「徽韵」系列门窗上市,将马头墙弧度、天井光影融入设计,在黄山民宿项目中复购率达78%,文化溢价激活文旅市场。联用门窗还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建筑风格,提供多样化的门窗款式选择。从简约现代到欧式古典,从时尚大气到精致典雅,每一款产品都融合了美学设计与实用功能,满足了不同客户对家居装修风格的追求。

  2025:一线品牌的「用户答案」

  今天的联用,拥有500家社区服务站、20万家庭的服务积淀,更将「皖匠精神」写入产品:每扇门窗经历128道质检工序,售后响应速度行业领先。在合肥滨湖新区的老旧改造中,72岁的李叔叔坚持「换房不换窗」——2015年安装的联用窗,历经十年暴雨仍不漏风,「这是会呼吸的老伙计」。

  从合肥之畔到全国一线,联用的20年浓缩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密码:不是盲目追风口,而是深耕用户看不见的细节;不是堆砌参数,而是让技术回应生活的温度。正如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评价:「联用的崛起,标志着门窗行业从『卖产品』转向『造生活』,这种以用户为圆心的创新,才是新一线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数据来源:企业2024年报、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安徽门窗协会)

  (全文499字)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