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张传喜逝世,享年94岁。他师从简伯赞,为他写传记

2021-03-10 14:45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878

2月27日,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传喜逝世,享年94岁。


张传喜出生于山东日照。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山东大学。他从中文系调到历史系后,一生对历史产生了依恋。大三时,他被提前安排到青岛工作,成为一名教师。1956年夏天,他已经是青岛市第四中学的校长了。他以研究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他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詹伯赞的指导下学习,主修秦汉史。围绕詹伯赞,他系统地研究了唯物史观理论。


image.png


詹伯赞有一篇题为《内蒙古访古》的文章,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读者可能会有印象。本文中的很多信息都是学生张传喜搜索到的。当时,他还是一名录音员和调查员。张传喜曾回忆说,詹伯赞对他的培养方法是“文学阅读与实践考察并重”。在詹伯赞的指导下,他不仅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阅读了《前四史》和《资治通鉴》、《汉魏丛书》等有关秦汉史、汉简、碑文等金石材料、秦汉遗址和墓葬的相关部分汉代,中国学者关于秦汉史的专著和论文,以及欧美日汉学家的评论。


此外,詹伯赞还请张传喜了解考古,于是他去了黄河流域的大城市,也去了各种考古遗址和博物馆。他还需要知道如何进行民族调查,因此从1958年起,他率领一个调查组在云南对傣族和彝族进行了一整年的调查。这也是他研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开端。当时,全国史学家都在讨论土地制度,秦汉土地制度是关键阶段。张传喜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实际相结合,撰写了北京历史学会组织学术讨论的重要论文。


在此基础上,张传喜从研究土地私有制扩展到研究承包制,由于研究土地制度的需要,他开始研究铁牛养殖、盐铁。他还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此外,他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北京史、民族史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


毕业后,张传喜离开他,给詹伯赞当助手,他又跟着詹伯赞干了6年,直到“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詹伯赞战败,张传喜也不得不接受劳改。当时,他养了300多只鸡,被称为“鸡司令”。1978年,他和妻子创办了一本名为《詹伯赞同志的革命生活》的大字报,由张传喜起草,妻子抄写,6000多字,16张纸,寄给有关人士。詹伯赞后来被昭雪杀害,据说与此有关。张传喜后来写了《简伯赞传》。


普通读者可能知道,张传喜为公众做了一些历史书。他参与了《新历史丛书》的编辑,著有《秦始皇》、《春秋战国史》等书籍,既能展现当代历史的高度,又能面向大众。在专业领域,根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官方网站的讣告,张传喜一生撰写学术著作30余篇,学术论文200余篇。主要著作有《秦汉研究》、《张传喜谈秦汉》、《从“国与国和”到“国与国合一》、《中国历史上契约编纂考证》、《中国历史上契约编纂》等,契约史上的土地购买证研究。其中许多代表了历史领域相关研究的最高水平。他积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已有60年。张传希经常说他从翦伯赞的学习中获益匪浅,这使他在黄金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传喜生前接受采访时意识到,学风不如过去,一些年轻人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他认为,这与硕士、博士教育的时间限制有关,也与职称评定的要求有关,会“误导他们走捷径”。他说,虽然发表文章的机会很多,但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努力工作”,“不要急于成名,更不要因为出名而出名”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